慧远大师(334-416年),东晋雁门楼烦(今山西代县)人,佛教净土宗开山祖师,东晋杰出的佛教领袖,与佛图澄、释道安、鸠摩罗什并列为我国佛教史上的泰山北斗。
慧远大师俗姓贾,出身于书香之家,自幼资质聪颖,勤思敏学,13岁时即跟随舅父令狐氏游学于许昌、洛阳,精读了大量的儒家及老庄典籍,当时即成为闻名于当地的青年学子。
慧远大师本来倾心于儒家学说,但因感于当时动乱的社会,又产生了一种避世思想。当时的大隐士范宣子因雅好经术,拒绝做官而名重江南,慧远本来打算南渡江东投奔范宣子,结果因战事又起,道路阻塞而未能南下。
354年,21岁的慧远正在迷茫之际,恰好佛图澄的弟子释道安在慧远的家乡附近宣扬佛法,慧远得知后,即与兄弟慧持上山听法。
释道安是继佛图澄之后的又一位佛学大师,被佛图澄称为“东方圣人”。当时长安一带还流传着一句谚语:“学不师安,义不中难”,意思是说,做学问如果不以释道安为师,学问不可能精深,也就经不起别人的质疑问难。
当慧远听了道安法师所讲的《般若经》后,他豁然而悟,当即与弟弟慧持同时出家,跟随道安法师修行,慧远的这一决定,无意中使中国的佛教史掀开了新的一页。
慧远拜释道安为师后刻苦学法,三年后,年仅24岁的慧远便开始登坛讲法,因为他有深厚的中国传统文化功底,所以他的经法讲解深入浅出,深受听众的好评。释道安也常赞叹说:“使道流东国者,其在远乎!”
378年,即慧远45岁时,因前秦苻丕围困襄阳,释道安遣众徒到各地传教,慧远与慧持率十余人告别师父释道安,南下荆州,开始在庐山传教。
当时的江州刺史桓伊在庐山的东面还专门为慧远建造了一座寺庙,这就是后来成为南方佛教中心的庐山东林寺。
从此,慧远在东林寺隐居三十多年,他足不出户,专心研究佛法。
慧远感到南方的佛教典籍不够完备,因此,曾派弟子法净、法领等人到西域取回佛经二百余部,得到诸多梵本佛经,并于庐山置般若台译经,成为我国翻译史上私立译场的第一人。
此外,慧远还曾先后把长安的僧人僧伽提婆、佛陀跋陀罗接到庐山,分别请他们译出小乘佛教的论典和禅学经典。
慧远听说精通律藏的西域僧人昙摩流支来到了长安,他立即派弟子去请求昙摩流支把鸠摩罗什没有翻译完的《十通律》补译完成。
在慧远的主持下,当时的庐山成了南方佛教学说中心,庐山的东林寺与长安逍遥园的鸠摩罗什译场,成为南北二大佛教中心,遥相呼应。
慧远在弘法的过程中,一方面广泛介绍了佛教典籍,做到了准确把握佛学思想,另一方面,则协调佛教与中国传统文化之间的关系,努力促成佛教与中国传统文化的融合,使佛教成为中国传统文化中的一个组成部分,促进了佛教在中国的发展。
慧远大师自己一生著作也颇丰,主要撰有《沙门不敬王者论》、《大智论要略》、《明报应论》、《法性论》、《妙法莲华序》等等。
慧远大师提出并完善了“法性论”、“因果报应说”及净土理论,为佛教的中国化作出了突出的贡献。
慧远大师的法性思想主要可归纳为三点:一、就宇宙万物而言,法性就是事物的自然真实性;二、从佛教自身的论证看,法性就是涅槃,涅槃就是佛教的极致状态,是永恒的存在;三、宇宙万物的法性和佛教体证中的涅槃是统一的,涅槃以法性为本性,而得到法性就是体证涅槃。
据此,慧远大师又提出了佛教著名的三世报应说,即人有三世,业有三报,报有三世说,即人的自作自受的因果报应,分为现报(现世现报)、生报(来生受报)、后报(后世受报),报应的根源在于身、口、意“三业”。
慧远提出的这种“三世三报”的说法,经过历代的文学艺术作品的渲染,对中国人的社会生活产生了深远的影响,天堂、地狱,因果报应的说法几乎无人不知、无人不晓。
“因果报应说”也成为佛教文化中的核心教义,它的形成对中国传统文化思想的影响是巨大而深远的。
402年,年近七旬的慧远在庐山般若台的阿弥陀佛像前,亲自率领慧持、刘遗民等一百二十三人,立下往生西方净土的誓言,从此进入念佛三味的境界。由于般若台附近有东西两池,种满了白莲,因此将所结之社命名为“白莲社”。
白莲社的成立,反映了当时社会动荡不安,吉凶祸福莫测,因此,当慧远在东林寺结社念佛时,响应者趋之若鹜,入社的既有僧人,也有俗人,他们都相信三世因果报应和轮回转世之说,专念阿弥陀佛,寄希望于来世往生西方净土。
所谓“念佛三昧”,指的就是通过坐禅,一心念佛,从而感受到一种功德神力加被其身,这虽然与后世净土宗的称号念佛还是有区别的,但无可置疑的是,慧远大师和他的念佛活动影响了后世净土宗思想的演变,因此,慧远大师被后人奉为净土宗的开山祖师。
五月是个火红热烈的月份,是个蓬勃而丰收的月份,请一同来迎接盛夏五月。
立法保护黄梅戏传承 《安庆市黄梅戏保护传承条例》6月1日起施行
展览将从22日至28日在江苏省现代美术馆,欢迎市民朋友届时前往观展。